第6节 富人的孩子不一定是富人,但富人的成长一定有门道

对于70、80后的人而言,童年时代与金钱有关的回忆大概就是口袋里的几块糖和过年时收到的一点压岁钱了,而且那点压岁钱往往也逃不过被父母没收的命运。之后,那些70、80后的孩子们长大了,从学校走出去,生活上也必须独立了,然而他们对于这个商业社会的金钱规则却依然懵懂无知,既不懂得理财投资,也看不透金钱的意义,甚至有很多年轻人基本上都是“月光族”,赚到的工资也只够养活自己罢了。

不得不说,这与他们从小缺乏理财教育也有着一定的关系。而现在,对于很多已经成为父母的70、80后的人而言,你们希望孩子依然重复你们的老路吗?你们到底应不应该从小教孩子理财呢?

面对这个问题,很多父母都是左右摇摆,感觉面临着两难的局面:

一方面,放任孩子自己支配金钱的话,担心孩子养成挥霍无度的习惯,甚至在金钱的世界里误入歧途。因此,有些父母就会选择给孩子一片“净土”,从来不让孩子接触金钱,或者听到和赚钱有关的信息。他们认为孩子只要长好身体、学好知识就行了,和金钱有关的东西应该由大人来掌控,至于压岁钱自然也是要没收的。

另一方面,父母总觉得应该将最好的东西给孩子,只要孩子高兴,无论金钱还是物质,只要给他就是了。这样的想法也促使现实中出现了很多“富二代”,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奢侈攀比,无所不用其极。毫无疑问,这样放任自流的财商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孩子从小养成不劳而获、攀比、爱慕虚荣的扭曲心态,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心理健康都是非常不利的。

这两方面无论倾向于哪一边,都是财商教育误区,是不可取的。那么,怎么做才是培养孩子财商的正确之道呢?下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那些世界富豪和投资专家是怎么做的,或许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罗杰斯:教女儿理财

吉姆·罗杰斯是一位世界富豪,也是华尔街声名卓著的投资专家,在金融投资领域是和索罗斯、巴菲特齐名的大亨。1970年,他曾与索罗斯一起创立了量子对冲基金,这项投资连续10年为他带来了超过50%的年均收益率。

有一次,在温州举办的湘财证券高峰论坛会上,吉姆·罗杰斯受邀做了一场精彩的演讲。他言语风趣,在演讲中还提到自己对两个女儿的教育问题。那时,他大女儿8岁,小女儿只有3岁。

罗杰斯分别给两个女儿在亚洲建立了两个银行账户,还分别送给女儿3个存钱罐:一个放人民币,一个放欧元,一个放美元。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明白,不同的国家发行不同的货币,而且不同的货币之间的兑换率是在不断变动的。这是他希望传达给孩子的最起码的理财信息和商业理念。

他要求女儿用自己的钱买东西,尽管她们年纪还小。有一次,罗杰斯的大女儿买了芭比娃娃,花了不少钱。大女儿发现妹妹存钱罐里的钱比自己的多,便很不高兴。罗杰斯却告诉她,你已经买了芭比娃娃,所以钱肯定变少了。后来,大女儿便开始意识到积极储蓄的重要性了。

罗杰斯说,他希望孩子懂得,存钱比借钱重要得多。

洛克菲勒家族:建立零花钱备忘录

洛克菲勒家族是世界上声名卓著的富豪家族,尽管富甲一方,他们却从不会在金钱上放任孩子。关于家庭教育,洛克菲勒家族有这样一个理念:出身富贵家庭的孩子比普通人家的孩子更容易受到金钱和物质的诱惑。因此,在对待孩子的教养问题上,他们反而比普通家庭还要严格很多。

约翰·洛克菲勒三世曾回忆说,自己小时候的零花钱非常有限,父亲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当“吝啬”:每星期父亲只给他1.5美元零花钱,最多的时候也不超过2美元。而且,每个周末父亲还要检查他的账目,账目本上必须记清楚每一笔开支。若每一笔花费都记录清晰,并且有正当用途,就可以奖励10美分。否则,便要减少下周发放的零花钱。

洛克菲勒家族想要通过这种严格的金钱教育教会孩子当家理财、精打细算,且从小杜绝一切乱花钱、铺张浪费的习惯。这个家族的成员在成年以后,大多都成为了出色的企业经营或投资理财好手。

山姆·沃尔顿:引导孩子自己挣钱

沃尔玛公司曾连续两年摘下全球财富500强企业排名第一的桂冠,而且每天都有巨额财富源源不断地涌入。与此同时,掌管着这家公司的沃尔顿家族无疑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了。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董事长山姆·沃尔顿在生活上极其简朴,而且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也一直提倡勤俭节约。

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或多或少都会从父母那里得到一定的零花钱,可是老沃尔顿却从不这样做,他要求孩子自己去挣零花钱。老沃尔顿的4个孩子都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长大的,他们从小就要帮父亲干活来赚取零花钱,如帮忙卸车、修补房顶、跪在地上擦地板等。在辛勤劳动之后,父亲会支付给他们和普通工人一样的工钱。

罗布森·沃尔顿是老沃尔顿的大儿子,他在18岁刚刚成年时便考了驾照,然后在夜间开车送货赚钱。他回忆说,父亲还允许孩子将挣到的钱变成沃尔玛公司的股份,随着公司运营成功,孩子们那点微薄的投资,也慢慢变成了一笔不小的资本。在罗布森·沃尔顿大学毕业时,他自己的钱就已经足够买一栋房子,并且在房子里配置豪华家具了。

李嘉诚:让孩子从苦难中认识金钱的意义

被誉为华人首富的李嘉诚对儿子的教育也是非常严肃且严格的。李嘉诚的儿子李泽钜、李泽楷可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豪门公子了,可是,李嘉诚从不娇惯孩子,而是教给他们勤俭节约的道理,并且一直对孩子灌输“苦难教育”和各种理财知识。

李嘉诚认为,保护在温室里的幼苗根本不可能长得茁壮健康,必须让他们看到外面世界的风雨和艰辛,他们才能够真正长大,并且得以坚强地存活。有一次,他特意带着孩子们去坐公共汽车,然后指着路边一个一边卖报纸一边做作业的小女孩给孩子们看,希望他们明白赚钱的不易、生活的艰辛以及劳动的价值。李嘉诚觉得,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会对下一代的未来产生很大的影响。他每一次给孩子们发放零花钱时,会先扣除10%,因为要征收“所得税”。这样,孩子会慢慢建立起理财意识,花钱时也会精打细算,并且学会做长久的考虑和计划。

当孩子们在外面上学时,李嘉诚分别给他们开了两个银行账户,其中一个可以支取金钱,不过需要写信向李嘉诚汇报用途,而李嘉诚则会在收到信的24小时内予以回复,后来因为学业太忙,才将写信报告改成了电话说明;而另一个账户是不允许动用的,因为那是让孩子们完成博士课程的专项费用。

看了这些世界富豪的例子,是不是特别有感触呢?其实,不只是这些世界富豪,在发达国家的很多地区和很多家庭里,儿童的理财教育都是特别受关注的,与金钱相关的教育理念和理财知识也是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美国,学校教育也将金钱教育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为了让孩子体会到现实社会中的“生存竞争”,学校会组织开展很多与商业和金钱有关的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会到残酷的商业竞争。学校还会将老师和学生都组织起来,让大家自由组织“公司”,还发布假钱在学校流通,看看谁能挣到更多的“钱”。

可以说,正是这种重视理财教育的方式培养出了很多商业精英和理财专家,无论是那些富豪家族,还是发达国家的国民教育,都能够体现出这一点。而对我们而言,从这些先进的理财理念和方法中吸取一些智慧和营养,也不失为一项明智之举。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