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呵护好3岁宝宝的财商萌芽

王娟是一个80后年轻妈妈,自从儿子瓜瓜出生以后,她的生活改变了很多。

以前她有着自己热闹的社交圈,晚上有时候应酬到很晚才回家。不过,升任妈妈之后,她便给自己约法三章:每天晚上尽量在八点半之前到家;即便再忙,每天都要抽出一个小时左右陪瓜瓜玩耍;周末不再拼命加班、工作,尽量多陪孩子去公园、游乐园等地方游玩。因为有这个小生命的加入,王娟在理财上也变得更加保守、稳重,因为她知道那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而现在她必须做出更多的改变和规划。

在阅读方面,她不再局限于那些写比尔·盖茨、巴菲特、乔布斯等商业传奇人物的书籍,而是将目光转向了蒙台梭利、杜曼等的亲子类图书。瓜瓜带给她的改变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她发现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上都更富有耐心和信心,也更懂得时间管理和倾听技巧。

宝洁公司亚洲地区集团总裁德布·亨瑞塔曾提出这样一个著名理论:带孩子的经验能够提升一个经理人的领导力。他说:“因为我为人父母,所以我才能成为更好的经理人。”对于这句话,初为人母的王娟也是深有感触。她也深切感受到,通过认真经营和瓜瓜的亲子关系,自己的管理能力和领导力确实得到了提升。

孩子是上天赐予父母最珍贵的礼物,给父母的生命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和更多的可能。然而,父母应该带给孩子什么?在生命的最初,特别是0~3岁的时候,孩子的智力水平还在发育阶段,也许他还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个世界,可是这不代表他是无意识的、不会感知的。相反,这个时候是孩子智商、情商、财商等感知最敏感的时期,因为对于这个世界所有领域的“第一印象”都会在这个时候产生,而这重要的“第一印象”很可能关系着孩子以后的人生选择和性格形成。

所以,对父母而言,这段时期是他们与孩子之间最重要、也最责任重大的时间。“重要”,是因为这时候孩子没有朋友、同学等任何的社会关系,他们的所有时间和快乐几乎都是和父母有关的;而“责任重大”是因为父母在这段时间是最重要的对孩子的思想和认知造成重大影响的人,而父母的教育偏差很可能深植于孩子的潜意识中,影响孩子的一生。

所以,不要因为孩子无法保留0~3岁时的记忆,就以为这段时间的教育不会对孩子造成影响。这种念头简直错得离谱。那么,既然父母在这段时期对孩子的教育是如此重要,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父母到底应该给孩子什么呢?虽然我们强调财商,但是答案肯定不是金钱。比尔·盖茨就曾公开声明,自己离世后肯定不会将财产留给孩子。中国古代的名臣林则徐也曾这样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可见,金钱并不是父母能够送给孩子的最好的东西。

我们所强调的财商,也不仅仅是对“金钱”的追逐,更重要的是对物质、财富、生活的价值观取向,这就是父母能够教给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其远比金钱本身重要得多。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而言,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意识,各方面都需要依赖父母,这也恰恰决定了他们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若是能够在这段时期给孩子灌输一些良好的财富观和行为模式,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国有句俗话,“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正好验证了我们的理论。因此,在孩子0~3岁阶段,父母也不可掉以轻心,应该将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财富观呈现在孩子面前。为此,父母应该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塑造3岁以下宝宝的财商:

(1)身体力行胜过一切言语

对于很多宝宝而言,“摇摇车”都是他们第一次体会金钱意义的场所。当妈妈将1元硬币放进投币口时,摇摇车就会一边唱歌,一边摇动几分钟。这样玩过几次之后,孩子就会明白,妈妈口袋里的硬币能让“摇摇车”神奇地摇起来。为了多玩一会儿,小家伙们甚至还会催促妈妈掏钱。

不过,父母在这种时候,可要顶得住压力,培养一下拒绝孩子的“定力”。如果父母一开始就和孩子讲好一天只能玩一次摇摇车,慢慢地,小孩子也会懂得自律。但是,若母亲一开始便没有原则地纵容,只要孩子一要求、一催促或者一哭闹,就开始妥协无条件地答应孩子的要求,那么只会让孩子成为一个被溺爱过头的讨厌鬼。而且,在这种过程中,孩子一旦失去了自律的品质,就会越来越难缠,越来越让人头疼、无奈。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在“内部”达成统一的意见和原则,以便在孩子哭闹的时候,采取坚定、富有原则性的行为模式。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因此,父母的财富观和理财习惯会深深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

比如,孩子若看到父母对家里的财物很珍惜,自然也会好好对待自己的玩具。孩子对玩具可能会有喜新厌旧的习惯,总是将旧玩具丢弃,把目光投向新的、更多的玩具,这个时候,作为父母则要做出身体力行的榜样,让孩子养成珍惜财物的好习惯。

3岁之前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一般,很容易被父母身上的颜色漂染:如果父母铺张浪费,孩子也很难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如果父母总是告诉孩子,金钱就代表着一切,代表着成功和快乐,那么孩子的财富观也会出现偏差。因此,父母一定要从自身做起,早早向孩子展示什么才是正确的金钱观。

(2)尽量抽时间和孩子玩耍

每个宝宝都希望父母陪自己玩耍,这是孩子的天性,因此父母要尽量多抽时间和孩子玩闹、相处。在玩耍中,不仅能够培养亲情,还能帮助孩子开发智力、认识世界。而且,陪孩子玩耍也是父母培养孩子“安全感”的最重要方式。据研究,安全感对孩子日后的消费行为和理财意识都会产生极为关键的影响。因此,父母一定要舍得在这上面多花时间,千万别觉得陪孩子玩耍是在浪费时间,不可能产生任何效益和价值。

我们知道,每个孩子其实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喜好,有的孩子可能喜欢安静一点的游戏,有的孩子却天生胆大,喜欢冒险、刺激的游戏。父母在和孩子玩耍的过程,也是发掘孩子的个性和喜好的过程。然后,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父母可以将财商教育的内容慢慢融入孩子的游戏中,这比刻板、粗暴的教育方式可要事半功倍。

(3)教孩子战胜挫折

将玩具放在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孩子附近,孩子眼睁睁看着玩具,却得不到,可能会哭闹起来。这时候,作为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将玩具往前推推,放在孩子伸手可及的地方?直接捡起玩具,递到孩子手中?还是站在一旁,鼓励孩子自己拿到玩具?就算孩子还不会走路,可是即便是爬,也一样能够拿到玩具。所以,答案当然是第三种。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让孩子锻炼身体、学习爬行和走路,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的重要性,培养孩子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当然了,如果任孩子哭闹,父母却不闻不问、漠不关心,这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孩子在感受到挫折的时候,肯定会产生孤独无助的消极情绪,如果父母对他不闻不问,他会很快失去对游戏的兴趣,也会放弃努力的希望。

挫折,是我们从小到大都会遇到的东西。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而言,他们还迫切需要父母的鼓励和关心,而父母也有责任培养孩子面对挫折、战胜挫折的能力和勇气。

(4)不要过多干预孩子

好奇心旺盛、喜欢冒险,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只要不危害到孩子的健康和安全,父母都应该尽量让孩子自由活动,不要过多干涉。

比如,到了该学习走路的时候,父母不要因为害怕孩子摔倒,便整天把孩子抱在怀里;就算学走路时摔倒了,父母也不要马上急着去扶;只要没有危险,父母应该尽量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另外,父母不要总是追在孩子屁股后面,或者将孩子抱在怀里,牵在手中。要给孩子一些独处的自由空间,因为这是锻炼孩子独立性和自主能力的开始。

在面对孩子时,父母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信任引导,而不是积极干涉。具体到财商培养方面,就是要给孩子自由支配金钱和管理财务的权利。比如,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支配零花钱,而不是总是替孩子做决定。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