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新宿,歌舞伎町的不眠街
-
来新宿的话,必须要来一次歌舞伎町。
歌舞伎町位于交通网相当密集的新宿车站,JR线、西武新宿线和都营大江户线都经过这里。从新宿站东口向北越过靖国通,就是歌舞伎町的范围。歌舞伎町区内聚集许多酒吧、风俗店、夜总会、情人旅馆等,也被大家称作“不眠之街”(眠らない町)。这里即便到凌晨也依然灯火通明人来人往,在这里合法与非法活动混集,造型夸张的牛郎和妆容艳丽的陪酒小姐演变为歌舞伎町的独特气氛,因此这里也被称为日本最大的红灯区。
歌舞伎(Kabuki)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艺术,相当于中国的京剧。“歌舞伎”:歌,代表音乐;舞,表示舞蹈;伎,则是表演技巧。歌舞伎日语的原意为“肩膀倾斜”,因表演时有一种奇异的动作,后来便有了这个雅号。歌舞伎起源于17世纪,其始祖是古代的美女阿国,那时她的地位并不亚于现在的日本偶像团体AKB48。古时歌舞伎的表演深受百姓喜爱,民间各地的女子纷纷效仿阿国竞相演出歌舞伎,一些武士为争夺这些女子大打出手,甚至互相厮杀。历史上德川幕府以败坏风俗罪曾禁止歌舞伎演出。后来只允许男子演出的“野郎歌舞伎”(日本歌舞伎的原型),连女性角色也要由男性扮演,称为“女形”(也就是京剧中的花旦),到现在逐渐成为只有男人演出的纯粹歌舞演剧艺术,就算看到了极美的“花旦”,那也是男扮女装的。电影巨制《赤壁》里饰演甘兴的日本演员中村狮童便是歌舞伎的名角,在日本人气盛极一时。
上面提到了歌舞伎的历史跟由来,现今的歌舞伎和京剧一样,只有专门的剧场才会定期举行公演。而新宿的歌舞伎町却只是借用了“歌舞伎”的名字,与歌舞伎并无必然联系。所以,在歌舞伎町看不到日本的国粹,有的只是笑容僵硬的皮条客和身段婀娜的陪酒女郎。
在歌舞伎町这块小小的地方集中了上千家酒吧、俱乐部,因此歌舞伎町也被称为“欲望的迷宫城市”,它被列为世界有名的红灯区,让大众享乐的同时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批评。
近几年,来自中国和韩国的观光旅客很多,白天到处都可以看到旅行团在这里参观。为了顺应这一潮流,操着中国话的“案内人”也逐渐多了起来。案内人在日语里的意思就是引路人,说白了就是皮条客,他们作为外国游客的向导,把他们引到特色不同的酒馆。他们虽然不宰客,但是客人喝的每一瓶酒里都有他们的回扣。如果少了案内人,游客在歌舞伎町会寸步难行,写到这里,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位著名的“案内人”李小牧。他是著书者中“拉皮条”拉得最成功的,又是皮条客里最会著书的。李小牧以歌舞伎町为背景舞台,把一个中国人在日本红灯区—东京歌舞伎町的特殊经历写成了纪实文章,书中真实地反映出日本这个高度发达的国家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诸多元素。
歌舞伎町可以让案内人(皮条客)日进斗金,但唯一的交换条件便是放弃你的尊严。电影《新宿事件》的大量场景便是取材于此,歌舞伎町中的日本黑帮住吉会及其他组织的事务所据点有百处之多,在町内活跃的黑帮成员达上千人,其中,非法居留的外国人参与的组织犯罪占大半。10年前,日本入国管理局在歌舞伎町设置办事处,开始大规模地取缔一些店铺。很多不合法的风俗店、成人商店等被勒令停业,这一举动被日本各界称作是“歌舞伎町的文艺复兴”。
合上镜头,再回望这灯火通明的歌舞伎町时,感到它就像东京影像的一个缺口,繁华无比而又满目疮痍。这里有买醉的客人,也有潦倒的流浪汉,有妆容精致的小姐,也有领结歪斜的上班族。在压力巨大的日本社会里,歌舞伎町是一个大众神往的地方,就像《笑傲江湖》里的牛背山,只是大家忘了,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我们谁都无法全身而退,而歌舞伎町带给众生的欢乐,是尚未成熟的悲苦,是刻意寻找的欢乐。
所以,歌舞伎町是东京完美形象的一个缺口,不过,这个缺口只会让东京留给你的印象更真实。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