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局面初开(1)
-
第四章 局面初开
登陆成功,第一步是要生存下去,建立立足的地盘。戴维斯对于这一带的地形熟悉,而且他有森林生活的经验,准备将队伍带进丛林里面。他们向着昔加里的六条石小镇前进,这一段路都是未开辟的山芭,每走一步都要用砍刀砍出小径,还得利用地图和指南针找对方向。傍晚时,他们到了一个山洼,暂时扎营落脚了。营地用竹木做架,用亚答树叶编成亚答席做屋顶避雨。这种山林里就地取材建成的草屋就叫“亚答屋”。营地旁有一小溪,挖一小凹坑储水,就可以取水煮东西和洗澡了。
安顿下来之后,突击队开始了行动。第一组派出来的人是吴在新和龙朝英,他们的任务是要到城镇里去查看情况和购买食物,以及探询当地武装抗日分子的消息,以便联络成共同抗日的伙伴。吴在新是个资深的谍报人员,从军已有六年,现在的军衔是上尉。他出生在南洋,年少时就回广州定居,家境十分富有。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放弃了在中山大学的数学专业,参加了国民党的军校,后来成为职业的特工情报人员。就在这次被征调到136部队潜入马来亚之前,他正在缅甸战区担任中英之间的情报联络官要职。林谋盛是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从军统局体系内挖过来的。
这天吴在新和龙朝英打扮成工人的模样,带着空的米袋和油瓶,顺着丛林里有人迹踩过的小路向前走去。整整走了半天,看见了路边有座亚答屋。这亚答屋内有六七个海南籍的华人,远远看见吴在新龙朝英从林中走出来。这样的山野之中,见到陌生人来到,当然非常惊异。他们出来用盘问的口气询问吴在新二人的身份。吴在新依照事先编好的故事说他们两人是受日本人雇用的煮盐工人,因为老板出门超过预定时间没有回来,工人们没得东西吃了,所以派他们出来买粮食和食油,顺便还想买些烟草、火柴等东西。吴在新正想从这几个海南人口里套出点情况来,可发现对方十分冷淡。其中一位海南人忍不住驳斥说:“这里没有日本人雇用工人,看你们的样子鬼鬼祟祟的,是不是某方面人的走狗?”旁边另一位海南人,手拿马来刀,接着向吴在新龙朝英两人吼道:“你们究竟是什么人?快说!”吴在新看出这些海南人似乎都是十分厌恶日本人,所以就说出自己是中英联军派到马来亚敌后作战的,还拿出身上的手枪,证明所言是真实的,并要求他们帮忙找到抗日游击队来相见。这些海南人将信将疑,面对着他们的手枪又不敢多说,只答应可以帮他们联系抗日游击队,约好三天之后在这里再见面。
然后吴在新龙朝英两人继续向前走,现在他们要前往海边的港口红土坎镇。这是个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的地方,而且风景十分漂亮。从这里他们看到了潜艇上浮送他们登陆的那一片海域,现在有不少的船只在航行,有好几个大小不等的岛屿点缀其间,其中一个就是他们在地图上早已熟悉并默记于心的邦咯岛。他们扎营的昔加里山在这里也看得到,马鞍状地坐落在海岸上。吴在新龙朝英两人在镇上转了一圈之后,在渔人码头附近的食肆里坐了下来。这里很是热闹,摆食肆的有马来人、印度人和华人,食物品种很多,米饭、鸡粥、芽菜鸡、烤肉都有,当然最多的还是鱼虾螃蟹之类的海产。吴在新龙朝英在潜艇上闷了半个月,登陆后吃的又全是罐头食品,所以见到这么丰盛的饭菜便坐下饱餐了一顿。他们一边吃饭,一边在观察码头上的情况。在码头浮桥上排开的船只大部分是渔船,能看到渔人和鱼贩子在谈论,好些光着上身的苦力抬着大筐大筐的鱼蟹往岸上走,也有人抬着渔网以及柴米油盐之类的补给品往渔船上运。还有的船只看来是商船,专门搞运输的,从船上卸下来的全是一袋袋的大米。吴在新知道日军占领马来亚之后,这边的粮食非常紧缺,这些个船是从哪里运来这么多粮食呢?吴在新忍不住向食肆的主人打听,回答说这些大米是从泰国那边运过来的。不过做大米的生意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而是要得到日本人的许可证。吴在新这天还发现在镇上其实看不到很多日本兵,能看到的只是一些穿黑色制服的马来人警察,市面上总的看来气氛还是比较平静轻松。他们两人随后买了一些大米蔬菜咸鱼,回到了昔加里山上的营地。
三天之后,吴在新和龙朝英再次出发到山路上找那间有六七个海南人的亚答屋。果然,他们中的一个早就在路边等候着他们。吴在新龙朝英见到了一个模样像是橡胶园主的华人,自称是霹雳州抗日游击队最高首长陈平的代表,名字叫黄君。吴在新凭直觉能看出这人是个职业的武装工作人员,做事十分警觉轻捷,而且能感觉得出他的底气很足,似乎背后有强大力量支撑着。吴在新向他介绍了自己的来历,表明了要和马来亚华人游击队联合作战的愿望。吴在新在印度受训时就知道了马来亚共产党早在日军入侵之前已有高度的组织和活动能力,当英国人被日本人横扫出马来亚半岛时,马共领导的游击队成为抵抗日本人的唯一一支武装力量。这次他们登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找到华人游击队,和他们结成抗日同盟,136部队准备提供武器弹药后勤物资和活动资金给抗日游击队。当黄君听完了吴在新的介绍,知道面前的这个人的来头很大,代表了英国人和中国大陆国民党政府的军队,和他们的合作也许能改变游击队的命运,改变整个马来亚半岛抗日局面。他回答吴在新说他会把今天的会见情况向陈平报告,为此他得去霹雳州士林河边的抗日联军第5军团一次,来回得两个星期。黄君还坦率地说,现在他还不能完全相信吴在新的话,因为日本人用了各种手段想打入游击队的内部。他希望吴在新能让他看到令人信服的证据。于是吴在新答应下次潜水艇送人员和物质过来时,会带黄君一起上潜水艇见他们的长官林谋盛,而且还会送给游击队一批武器装备。黄君约好半个月以后再见,同时,他还介绍吴在新到山下见一个叫陈广进的人,那人是游击队的支持者,手里有一大片的水稻田要租佃出去。吴在新去见了陈广进,称自己本是昭南(新加坡)的富户,因逃避抽选兵补而流亡到昔加里,愿意租用他的水稻田种植粮食。于是吴在新开始在山下犁田耕作。由陈广进出面担保给吴在新办理了居民证。日本人那个时候因为缺粮鼓励民众开荒种粮,对于定居种田的人管理较宽。
在此同时,李汉光带着另一个任务也分头下山活动。李汉光原是新加坡华侨,抗战时应召回国进入国民党中央军校受训,后被林谋盛选入了136部队。这天李汉光穿了一身料子讲究的夏装,带着白色硬壳帽,一副商人的模样出现在红土坎。他虽是新加坡的华侨,但却从来没来过马来亚的北部,人生地不熟。突击队离开潜水艇的时候,和艇上的人员约好一个月后潜艇再次来到同一海域运送人员和物资。突击队会派船只来海上迎接,信号是在船上挂起一条红毯子。现在李汉光的任务就是要到邦咯岛去,想办法找到一艘帆船出海,与潜水艇接触,建立起海上交通站。一连几天,他在红土坎的各个码头都找不到前往邦咯岛的船只,心中十分纳闷。这个上午,他在海边的一家咖啡店里坐下,看着对面的邦咯岛出神。这家咖啡店的东主叫马惜奇,是个有见识、交际很广的女人。她坐在柜台里面,眼睛却观察到这个衣着讲究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老是看着海上,似乎有些心事。于是她主动过来招呼,问他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李汉光回答说自己是外地来的人,想到邦咯岛上去找一个伙伴做生意,可是却找不到渡船。马惜奇告诉他到邦咯岛并没有公共的渡船,只能搭载商家的私人船只,眼下最好的办法是去乘坐邦咯岛“广成利”商行大老板蔡群英招待烟客的渡船,到那边见了蔡群英就说是马惜奇介绍的便是。李汉光于是去了码头,果然见到一只挂着“广成利商行”牌子的渡船。他被船工客气地接引到了船上,好茶好烟招待,没多少工夫船就靠上了邦咯岛码头。他上岸时,发现码头上有个警察局,马来人警察对上岸来的人逐个检查证件。其他乘客都有身份证明,唯独李汉光拿不出来,被警察留在了警察局盘问。李汉光见这些警察并不凶狠,便说自己肚子饥饿,要求到对面的饭档先吃些东西再来答询。警长答应后,李汉光就到对面这家粥店吃东西,并请求店老板去找蔡群英到警察局来做担保。蔡群英一听红土坎马惜奇介绍的客人,就赶紧来到了警察局。蔡群英是邦咯岛上的头面富户,警察对他当然很是买面子,于是就让他把李汉光带走了。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