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第一章
-
(干宝)
魏晋时代朝政的复杂和宗教多教派的交融使得玄学、仙学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晋代的美男子们最流行的就是脸上打着粉底,穿着宽大华丽的道袍,手里拿着一柄白玉拂尘招摇过市,对外貌最高的评价莫过于“真如神仙一般”。官员们都纷纷走入宗教的殿堂,人手一套老庄,参加大大小小的玄学沙龙,有扶乩当业余道士的,有听经坐禅的,还有些人上班没事就摸鱼写点神神怪怪的故事,干宝就是其中的一个。
历经数十年的精心编纂,书中收录四百多则故事,内容十分丰富,从神仙到鬼怪,从方术到地理,无所不包。最为人瞩目的是,这本书收录了从上古到当代的神话故事,有些是从《山海经》里直取的,还有不少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故事,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里面有许多成为民间故事的原形,被改编成戏曲代代流传,广为人知,也因此使得《搜神记》成了志怪小说中的经典大成,魏晋志怪的顶峰。前不久,两岸三地的明星合拍的以上古神话为题材的古装魔幻连续剧《搜神记》就在电视上热播。可惜的是,真正的《搜神记》有大半早已失传,现在人们看到的,大部分是在《太平广记》等其他典籍里引用的部分了。
樊英,隐于壶山。尝有暴风从西南起,英谓学者曰:“成都市火甚盛。”因含水嗽之。乃命计其时日,后有从蜀来者,云:“是日大火,有云从东起,须臾大雨火遂灭。”
有一天在壶山,从西南刮来了一阵大风,樊英说,成都闹大火啦!就含了一口水喷过去。后来有人从四川那边过来,说,没错,那天闹火灾了,不过从东边飘来片乌云,下了场大雨很快就把火熄灭了。
《英列传》还记载,樊英有一天突然在屋子里披着头发向空中挥刀,声称他的学生遇到贼了,果然,郗生回来说路上遇到了强盗,被一个披发的老头救了。永建时期,皇宫大殿的铜钟不敲自鸣,把皇帝吓得半死,以为是什么不祥之兆,樊英说,那是岷山山崩的响应,果然后来收到奏折。
樊英,汉代有名的玄学大师,相当于现在的易学教授,烂熟阴阳五行于胸中,掌握天地变数,擅长预测天灾人祸。像这样的术士,从古至今多如牛毛,混得好的,进皇宫当了天文部长,混得不好的,只好在街上给人算命了。
大师预测祸事,并不用起坛作法,用的也不是特异功能千里眼,而是易经玄学,这些都基于中国传统哲学宇宙全息论的基础上,从道教理论到中医理论处处贯穿。宇宙全息论认为“整体中包含着局部,局部中包含着整体”,人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而人身上的每个细胞,又是一个小宇宙,这些大小宇宙都是息息相关的,因而天人相应,眼前看到的每一朵花、接触到的每一件事,都有前因后果不是偶然的,因此可以推算。从古至今,卜筮用的都是这一套,玄学界认为,卜筮的最高等级是不用起卦,光凭一个动静就能看出事物的走向,也就是樊英这样的水平。
卜筮在古人的生活中非常普及,民间流传的方法也很多,虽然忽悠的成分居多,但其中一些智慧还是值得研究的。如果我们的消防战士们也能把这招学起来,那真是造福百姓了!
郭璞,字景纯,行至庐江,劝太守胡孟康急回南渡。康不从,璞将促装去之,爱其婢,无由得,乃取小豆三斗,绕主人宅散之。主人晨起,见赤衣人数千围其家,就视,则灭。甚恶之,请璞为卦。璞曰:“君家不宜畜此婢,可于东南二十里卖之,慎勿争价,则此妖可除也。”璞阴令人贱买此婢,复为投符于井中,数千赤衣人一一自投于井。主人大悦。璞携婢去,后数旬,而庐江陷。
郭璞来到庐江,掐指一算,知道这个地方要陷于战火中了,连忙叫胡太守快点逃到南边去,太守不听,郭璞只好自己收拾包袱准备跑路,但心里还惦记着人家的漂亮婢女,就使了个花招,取小豆三斗绕宅撒下,一通作法。太守早上起来,看见几千个红衣人围着他家,走近一看又不见了,心里当然是毛毛的,就请郭璞给他算算怎么回事。郭璞装模作样地说:“你把你家这个漂亮婢女送到东南二十里的地方卖了就没事了,记得别讲价啊!”太守果然照做,郭璞派人偷偷地去买那婢女,而且很不厚道地出了个贱价,回来丢了道符咒到井里,那几千个红衣人顿时嗖嗖地跳到井里没影了,主人很高兴。郭璞带着美人大摇大摆地走了,没过几个月,庐江被攻陷。
郭璞,他的名号可响亮了——风水界的祖师爷!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既是西晋的玄学大师,又是文学家,还开创了游仙诗,他的《葬经》流传千古,还注释过《周易》《山海经》等艰涩难解的古籍。这么大名鼎鼎的郭大祖师爷,为了美人,不惜使出撒豆成兵的法术来,这还真是一项战斗值破表的泡妞技能啊!想当年三国时,诸葛亮使出撒豆成兵的绝技,那可是为了打仗,三万大军的军饷,用几文钱一斤的豆豆就给轻轻松松解决了,省下来的钱可以给主公多买点红烧肉,相比之下,郭璞也实在用得太随心所欲了吧!
只可惜郭璞能掐会算却算不出自己的福祸,最后因为为人算卦时说话惹人不悦,死在反贼王敦手里。伴君如伴虎,神机妙算如郭璞,竟然也逃不过49岁英年早逝的命运,能撒豆成兵又如何呢?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