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图书频道> 综合其他> 社科心理> 精神医生知道的秘密:人类怪异行为百科全书> 第 5 章 根本停不下来——购物狂、成瘾和强迫症
第2节 第二章

“你相信吗?一个50多岁的大男人居然会嫉妒我那年过80的老母亲。太荒唐了!每次我给我妈打电话,他都会生气。”

“你多久打一次电话?”我问。

“她每天都会给我打一两次。这又怎么了……她很寂寞,而我能让她高兴起来。理查德说,比起他,我更关注我妈。”

我很好奇事实是否确实如此。

她继续说道:“他简直像个小孩。而且,他还会吃我的工作的醋!他不停打电话到我的办公室,说些愚蠢的话,比如他想我之类的,但我知道,他只不过想往我的工作里插一脚。”

“他为什么会这样做?”我问。

“因为我手头的事情与他无关,这让他无论如何都无法忍受。我整天不停地接电话,我妈的电话,丈夫的电话。我几乎没时间好好工作了!”

听着布伦达的话,我想起了她在之前的治疗中表现出来的一个严重问题,很显然,这个问题并没有“治愈”。不管身边有多少关心她的人——丈夫、母亲、同事,朋友——她依旧感到十分孤独。部分原因在于,布伦达身边有很多像她母亲这样的人,自恋而且依赖性强,使得布伦达无法在情感上获得足够的个人空间,因此也无法维持独立感。我的观点是,布伦达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于是她让自己包围在一群爱无能的自私之人中间。

布伦达相信,早年父亲去世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在她12岁那年,父亲因恶性脑瘤离世,母亲则因此陷入了长达40年的哀悼期。毫无疑问,父亲的死对布伦达造成了影响,但是我怀疑,在布伦达的心理疏离及自尊心缺乏的表现背后,母亲对她的感情漠视是一个更为强大的助推力。

关于布伦达母亲的自恋情结和压抑人格的描述屡屡令我震惊。我记得布伦达跟我说过在她17岁那年发生的一件事。她出门约会,回家晚了半个小时,母亲对此大为震怒,整整一个星期都没有跟她说话。在我们之前的那次治疗当中,布伦达并没有做好准备,未能理解母亲对她的种种问题的影响。当时她说来说去都是父亲的死,母亲的悲痛欲绝,以及混蛋丈夫的不理解。

“你母亲对理查德有什么看法?”我问。

“她很喜欢他是著名律师这一点。事实上,他是我这辈子交往过的唯一一个获得我妈首肯的男人。每次理查德上报纸什么的,她就很兴奋。她会拿这个向朋友们炫耀。但是如果我跟她说我俩吵架了之类的话,她第一反应就是‘你这回又干什么了,布伦达?’我恨她这么说。好像理查德是完美男人,我能嫁给他是我走运。她觉得嫁给理查德是我这辈子的最高成就,她根本就不认可我的工作。”

布伦达看上去双目含泪,于是我递过一盒纸巾。她接过纸巾,自己暴露了母亲对她的影响,这似乎让她感到十分尴尬。

我开始逐步了解布伦达是如何看待自己面前的危机了。通过理查德,她终于获得了母亲的肯定,但现在婚姻关系岌岌可危,她害怕再次失去这种肯定。这场危机或许能提供一个机会,让她认识到自己为何无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丈夫也好,母亲也好,或是她的心理治疗师。她已经痛苦到主动寻求帮助,而我的工作——事实上是我的挑战——就是向她提供帮助,同时留神别再把她吓跑。

在剩余的谈话时间里,布伦达向我保证,她的暴食症已经不再犯了——她现在的体重已经维持了5年。我们讨论出了一个治疗计划,并定下了每周两次的见面时间。

星期六早上,吃完早饭,我正在帮儿子哈利收拾打点,准备送他去朋友家玩。琪琪给瑞秋看她在盖璞[1]买给卡洛琳的生日礼物——一个手包。瑞秋觉得这份礼物很可爱。她们一起把它包装好,还做了一张贺卡。我和哈利先出门,把他送到目的地后,我又为家中杂物四下奔走了一番——买灯泡、狗粮,还有新的修枝剪。我还去了趟办公室,查看邮件,不知不觉中,一天就过去了。

回到家,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场大乱斗——瑞秋在房间里号啕大哭,而琪琪则在厨房里痛摔厨门。

“亲爱的,发生什么事了?”

“瑞秋去参加派对,开始一切都很好。卡洛琳拆了瑞秋送的礼物,也很喜欢这个盖璞手包。结果她拆开的下一个礼物居然是个蔻驰[2]包。”她说道。

“那个难道不是一种很贵的、给大人用的包吗?”我问。

“对呀,给12岁的小孩送这种礼物简直太荒谬了。”琪琪答道,“但似乎现在西区的小孩都这么送礼物。所以当然了,瑞秋觉得自己的礼物很丢脸,于是现在就开始生我的气。我试图向她解释,送蔻驰包是很不合适的,但是她不管。她对价值和价钱完全没概念,只想着跟同龄人处好关系。”

“这真的是坏事吗?我们不都想这样吗?”我问。

“当然不是坏事,但是她上的是个昂贵的私立学校,里面都是一群被宠坏的富家子弟,她得理解,我们家没有那么有钱——而且这些钱也不意味着一切。”琪琪倒了一杯葡萄酒,在餐桌边坐下。“也许我们就不应该送她去那所学校上学。”

“无论哪所学校都会发生这种事情。”我说,“总有一天我们得给孩子们上这么一堂课。为何不是现在?”

“我猜可以吧,但不管发生什么,我永远不会给一个12岁的小孩送蔻驰包的。”

原来购物从这么小的年纪开始就可以成为一个问题,对女孩来说尤甚,这让我很是惊异。她们从中学会了认名牌,同时也培养了价格越贵地位越高的概念,即便是价高但不物美。当然,男人也一样——你来告诉我,哪个男人不想穿阿玛尼西装、开法拉利跑车?我们持续不断地承受着来自广告的轰炸,广告里美丽的模特们穿着用着令人垂涎的商品,难怪连孩子们都禁受不住诱惑。

一周之后,布伦达来到我的办公室,她又换了一身名牌,外加一双黑色的鳄鱼皮便鞋。她分秒都不浪费,立马开始了对丈夫的抱怨:“我明白理查德是个什么样的人——简而言之,就是情感不成熟,还什么都爱管。”

“你跟他结婚的时候注意到这些迹象了吗?”我问。

“当然没有。我当时很爱他。他对待我就像对待一位公主;他从来不对我挑三拣四。但现在倒好,他挑起来没完了。”

“跟这种人在一起生活一定很艰难。”我说。

“可以变得很艰难,但我知道如何对付他。”

“你的母亲呢?她也喜欢处处干涉你吗?”我问。

“当然不会了。她只不过年逾80,孤单一人。这难道是她的错?”

布伦达仍旧无法看到母亲的缺点。出于某种原因,她需要把母亲供上神坛。

“布伦达,我很惊讶,你似乎很难从你母亲身上看到任何缺陷,就好像你在保护她一样。”

“你这是想说什么,斯莫尔医生?”

“你知道,她对你的第一任丈夫很挑剔,最终你俩分手了。”我说。

“我们分手是因为那家伙就是个混蛋,和我母亲没有关系。”她开始摆弄自己的围巾,“顺带一提,你觉得这条羊绒围巾怎么样?我来早了,于是去商场转了一圈,买了些东西。是不是很漂亮?”

似乎每当我们逼近深层事实时,布伦达就会转变话题,常用的方法即是滔滔不绝地说起最近的购物奇遇——这就像一道烟幕,遮住了困扰她的真实问题。治疗的第一周,我在进行阐释时留了一手;太过深入地触探她的潜意识,可能会激发更严重的焦虑,使她难以承受。我采取了另外一种策略,承认她的困难和沮丧,从而建立起我俩之间的配合关系。布伦达似乎并未意识到,自己一直在避免他人的亲近,在我们的治疗关系中,她用以保持距离的方式非常明显。如果她本人没有从亲密关系中逃跑,她就会想方设法让对方主动退避。

几周后,到了周二下午的约定时间,布伦达迟到了十分钟,匆忙冲进我的办公室。她上气不接下气,胳膊上挂着数个硕大的百货公司购物袋,努力维持着平衡。她瘫坐在沙发上,为迟到而向我道歉。

“其实我很早就到了,”她说,“所以我去尼曼[3]逛了几分钟。”

“告诉我,布伦达,你去逛尼曼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受?疯狂大采购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1]?盖璞(Gap):美国大众服装品牌。

[2]?蔻驰(Coach):著名高端时尚品牌。

[3]?尼曼是美国经营奢侈品的高端百货商店。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