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爱美之心,不论外在美,还是内在美。只是人们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因为失衡而厚此薄彼,因为失衡而本末倒置。于是我们整日听到、看到的除了外在美,还是外在美,你几乎找不到内在美的影子。这不是因为内在美较为隐蔽所致,而是由于外在美迷惑了人的心智。大多数人往往喜欢去施展外在美,纵然已经很美了,他们还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去把这份美再妆扮一番,使它更加地美不胜收。
在我看来,人的美在心,而不在眼。因为赏心,才能悦目。如果说赏心,是内在美,那么悦目,则是一种外在美。如果说外在美,对很多人而言是一种先天资源的话,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拥有,那么内在美,则是一种后天的历练,人人都可以拥有。因为外在美,在大多数人眼里是一种先天资源,不是人人都可以拥有,于是很多人愿意去猎取这种美,拥有者因为拥有而愿意在自赏中去取悦大众。
美,尤其是外表美,它是最脆弱且往往很难善终的东西。因为众人的取悦,往往是虎狼之师的亵玩,而不是只可远观地欣赏。内在美,虽然后天的东西,看似人人可得,却又无法人人皆得。这也许和很多人只会羡慕别人的长处,而不去把自己的缺点升华为优点,更或者是在面对别人优点的时候,我们往往因自己没有,而在自卑中衍生出一种忌妒,于是缺点在我们的身上得以最大化。而那以为人人俯首即得的“内在美”,因为不会在短期内改变自己,他们通过诸多途径,在人为措施里寻找着转瞬即美的快速手法,庆幸的是科学没有令他们失望,他们找到了整形、美容。内在美,就这样被人弃之边远,而内在美却因为有了科学整形、美容手法的存在,使得很多不具有先天资源人的心汇聚在一起,期待着那姗姗来迟的人工美。
人心的取舍,违背了自然的规律,把原本处于主导地位的内在美,置换成外在美。这种错位,导致人们价值观的偏离,让我们甚至在某些时候,无法辨识什么是真理,什么是伪科学。也许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大多数人的欣赏停留在外在美的时候,我们忽略了那原本人人可以举杯的内在美。
其实,内在美与外在美并不冲突,一个人无论怎么的貌美如花或者其貌不扬,她同样可以具备内在美。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的,美丽的人常常沉浸在自己的自赏或者别人贪图美色的追求着,也许别人的恭维使得她或他,误以为在一个人拥有外在美的时候,就是一个完美或者唯美的人,飘飘然让她或他在目空一切中自大。她孰不知,恭维使得他们自大,自大地如同丢掉口中肥肉的乌鸦,因为支撑她或他外在美的不是基石的内在美,而是一颗无知里的虚荣。外在美,对于美丽的人而言,它是有期限的,它如同你头顶上那轮如日中天的太阳,你只看到当下的美丽,却并不去体会日落西山的凄凉。它还如同那枝头的鲜花,人们因为喜欢所以采摘,一朵尚未开败的鲜花还未来得及感受四季,却因为自己的美丽而成为残花败柳或者夭折,这或许就是外在美为此付出的代价。也许有人会说,花的悲哀不在花,而在于那些虎狼之辈的蹂躏。是的,这一定的道理,但却不中肯。虽说花不能决定自己的出身以及是否美丽,但花姿招展的外在美,给于了亵渎者的是一种占有的欲望,而不是一种理性的欣赏。花无法内敛,人也无法不张扬,两种看似没有因果关系,组合到一块却成了一种无法遮掩的悲剧。
内在美,因为它是潜在的,而且需要漫长的历练,一旦成就了它。它就如同“匹夫之志”一样不可夺,成为你一生的财富,任谁也带不走、拿不去。外在美,因为它的招摇过市,当你不幸被毁容的时候,当你成为另一个层面的残花败柳时,你的无知还是你的无知,而你的虚荣则成为了另一个女子的虚荣,于是你在被人亵玩之后成了水性杨花、成了人老珠黄。而哪些曾经发生你身上曾经有过的“秀色可餐、风韵犹存、徐娘半老”里形容过的冰清玉洁、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词语,成了对另一女子的赞誉。
那时你也许会觉得一个魅力十足的女子,不止得有外在美,还得有内在美,这两种搭配将成就的是一个青春永驻的女子,而不是一时的交际花或者别人手里的花瓶。具有外在美的女子,因为拥有外在美,也许在年轻时风光过、自傲过,可在她们忽略了内在美的支撑时,晚年里等待她们的大概将是无限的凄凉。内在美的拥有者,也许因为曾经的其貌不扬而自卑过,在调整之后,她们找到一种可以令自己终身焕发光彩的内在美。对于男权社会的认知,她们相信,自己这些曾经其貌不扬的女人,会用另一种方式去俘获男人的心,更主要的是成就了她们的自主和不可替代的魅力。因为她们已经缺少了美丽,唯有构建起来的魅力才能弥补她们的缺陷,而后天打造的魅力,不一定就会输给昙花一现美丽。她们知道自己在某一天里可以把自己其貌不扬的外表升华成貌美如花,而那些曾经貌美如花的女子则沦落为其貌不扬。
当然,对于那些注意内修的人而言,她们是不屑于那些没有生命力的美丽做对比,因为她们存在的价值,不是在男权的社会里争宠,而是有自己更重要的事要做。在此,本人只是就某一种对比的人群做一时两方面心理浅薄意义上的剖析。
内在美与外在美,看似相互依存,却不对立,甚至可以相融。如果说内在美,是一种智慧或者一种气质的话(当然气质与内在美又是两种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气质美可以是内在美,亦可以是外在美),而外在美,却不一定就有气质美,因为只是形体美而没有骨美的人也很多。
古人有赏心悦目一词,这种“赏心”大约不是外在美,在人内心形成的“悦目”(唯美感觉),而是因内在美里支撑起来的外在美给人的“悦目”(完美感觉),更或者是一种内在美散发出来的魅力不可。因为人的美在心,而不在眼,因为赏心才能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