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僧活计茶三亩;渔夫生涯竹一竿。
初见此句,单从字面上来看,大家也许会说,这么简单,不就是僧人和渔夫的生活吗吗?值得说道?
是啊,确实是山僧和渔夫的日常生活。
早些年前去福建山区,在哪里看到了过成片成片的茉莉花(主要适用于配制茉莉花茶),尤为惊奇的是的是目染满山遍野的茶树,要知道,我是一个侈茶如命的人,这样近距离的置身于茶树之间,谓之甚少,绝非龙井的山茶树那样。在哪里,无论你站在那个地方,环顾四方,永远是延绵不断高山,小溪汩汩,清澈见底,小鱼欢快。那里的人们仍然过着纯朴自然的生活,初到村民家里,主人们就会端上老旧的粗瓷碗,放上一些茶叶,最最好玩的是,硬是要加上一大块冰糖。每次,我都是等到主人不注意之时,偷偷地将冰糖扔掉,然后再加上热水……时间久了,他们也知道我们这儿喝茶是不加糖的。当时闽北还是土房子的多,民居的里面是杉木结构房间,外墙用泥土垒起来的,时间一久,粗劣的外墙到处开裂,暗暗的土黄色,充斥着一种淡淡的霉土味。村外的西南山上,有一个不知何时建起来的小土庙,说它土,就是一间小房子,一尊菩萨,一个化缘箱。一个村里的中年人,天天守候在那里,靠村里的钱物来活计。他与我同岁,我问过他,你不孤独吗?他憨厚的笑笑,习惯了。我不由想到,冬天的闽北也是很冷的,他也就是烤着小铁桶里的木炭,吃的是煮菜,而非我们所说的炒菜,那是在锅里面放一些水,一点盐巴,而后将菜倒进去,或加点米果(年糕),或加些面条,汤上面鲜见一星半点油渣渣。也就是这样的生活,他已经在山上一呆就是30年。他一直笑着说,你不说岁数的话,我还以为你比我小许多呢,命真好,这是他的唯一的恭维话。
那次下山时,我摸出了口袋里的所有钱给他,他拿过钱来,只抽出一张50元,说,我领情了……就是这样的一位与我同岁的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我真的不知道他上山的原委,也无需过问的,在我的眼里,他再也不是一个清闲和淡定的代名词,也许是无奈,也许是生活。就是这种生活,我们界定他为淡雅,寡欲……一个物欲充斥的社会,一个目染现代生活的人,能有此种生活实属无奈。因而,回到题头山【僧活计茶三亩;渔夫生涯竹一竿】是不是一种境界呢?我迷茫之中。人的欲望真的有如潘多拉的魔瓶一样,一经打开,欲念就会贪婪无限,吞噬者一个个肉做的灵魂,理智有时候就是一个丢弃的垃圾,唯有丑陋的肉体的欲念在膨胀,在霉烂,在发臭。我没有欣赏这位同龄人,也无意去怜惜他,只是他的生活自有他的轨迹和活法。
有关渔夫的活计,那是另一篇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