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图书频道> 儿童教育> 高中学霸:发现学习中的乐趣> 第 6 章 复习——学习的重中之重
第4节 花样复习,不做书呆子

很多同学一想到复习,就联想到一遍又一遍地翻书,同样的知识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样单曲循环的复习方式,不是毅力惊人的同学还真是坚持不下去。学习本身就是枯燥的事情,机械的复习只会让自己厌倦,何不在复习的时候给自己找点新鲜感?

前期的复习我都是按照课本的顺序来的,次数多了连目录都背下来了,看到上一句就想到下一句。按照目录去复习课本,是让我对书中的架构有个清晰的了解,这不是个坏事儿,可次数多了,也磨灭了我的学习热情。不看吧,心里没底,想着还是再复习一遍吧,看吧,又打心底的厌烦,颠三倒四就是那么些东西。

要增加新鲜感,让我有动力再去看书,我开始变着顺序看。例如复习历史章节,记忆性较强,单纯的背书很容易分分钟睡过去,于是我把今天要复习的内容先分几个模块,分别写在小纸条上,然后抽签,抽到哪个就先背哪个。每次抽签前还有点小紧张和小兴奋,这么一来,和原来一样的复习内容竟然也变得有意思多了。

对于某些定理,公式,以前都是按照例题推导的,复习的时候何不逆向思维,从结论推导已知条件?这样的逆思过程让我对原来的知识有了新发现新理解,大脑像学习新知识一样的兴奋。知识就那么多,怎么玩儿还是看自己。除了背诵抄写之外,我还自己提问题,然后去找资料,比较分析,写提纲画图表,举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给自己上了一堂生动的复习课。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往往都会有新发现,新收获。

自己闷头苦学总比不上大家一起讨论来的热闹,和大家一起讨论问题也是个很好的复习方法。有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不喜欢回答一些学习较差的同学提出的问题,他们觉得这些都是基础,太简单太幼稚,回答问题总是在浪费时间,消耗体力,有这时间还不如我自己学点高深的呢?就算碰到好的解题方法也不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相信有不少尖子生是存在这样的私心的。其实啊,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又何尝不是复习一遍呢?大家一起讨论,集思广益,说不定就能激发出新想法呢?

我就非常喜欢给别人讲题,有时候明明自己做出来的题目,在讲题的时候,突然一个坎就讲不下去了。思路卡住了,我就会和大家一起来分析题目,我刚才的思路有错吗?前几步的运算结果正确吗?自己的问题往往自己看不出,和同学们一讨论之后,瞬间就明朗了。自己复习常常会有遗漏的知识点,给别人讲题的同时对自己来说也是个巩固基础,查缺补漏的过程,我有好多细小的不够扎实的知识点就是在给别人讲题的过程中,一点一点补回来的。所以,放开心,和大家一起讨论问题吧,把学习变成一个互帮互助,共同分享的过程,我把我的方法告诉你,你教给我你的方法,大家一起进步!

理科复习需要大量的做题,反复看做过的题目不科学,也耗费时间。于是,在做题的时候,我就把题目标上不同的记号,做好分类。题型设计新颖的题目,我就打个“○”,做错的题目打个“△”,根本没有思路的题目打个“☆”,其他的题目就放到一边。这样在复习的时候,就有所侧重。打“☆”的题目,我会反复研究,依照答案仔细推敲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思考还有哪些类似的题目,把这一类型的题目都吃透;打“△”的题,隔一段时间再做一次,考察自己是否真的弄懂了,下一次再做类似题目时,提醒自己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一来,需要复习的题库就大大缩减了。

对于文科来说,需要背诵的东西很多,如果不能及时复习,就很容易遗忘。理科的题目占用了我大部分时间,能留给背诵的少之又少。为了能够抽出时间来记忆零散的知识点,我准备了很多张小卡片,随身携带。有的卡片上写着单词,有的写着世界观方法论,有的写着多音字和易混淆词组。做题做累的时候,课间,午休,放学等车,睡觉前,我都不断的轮换着我的小卡片,记下来了我就在旁边打勾。隔一周的时间,我把卡片再复习一遍,如此三四遍,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会忘了。

例如:英语小卡片,我会分成左右两边,分别写上中文释义和英文单词,如果太多比较长,可以简单一点,只写一个名称及教科书的页数,如“第7课词汇”,见第××页,等复习的时候再去看书就好了。然后我会做七个纸袋,每个袋内放置一周中某天应复习的卡片,依照遗忘规律进行排列。这张卡片星期二复习以后,就放入星期四的袋子内,星期四复习后又放入星期天或星期一、二的袋子内,这样复习就非常有规律也会帮助记忆。复习时,我用手遮住左边回忆右边,或者遮住右边回忆左边,反复的进行自我测验。每复习一次,就在卡片右下角打一个小的“√”,“√”越多,就说明复习的次数多,也应该是掌握最牢固的一部分,就可以隔一段时间再看。一般我复习个三五遍,就会重新做一批小卡片,增加新的复习内容。

如果复习在你眼中很累、很枯燥,那一定是你的方法不对,不要把自己当成机器人死读书啦,用不同的方式去复习同样的内容,找到学习的乐趣,把知识点玩起来!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