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做过细致调查,但从日常生活观察,如厕看书者不在少数。起码,本人就有这方面的怪癖。 理不清这毛病养成于何时,反正每次上厕,铁定捎点报纸或是什么书籍之类的慢加品味,否则就有血脉不通肠胃不畅之感。这毛病也没少惹麻烦,家里厕所就一个,遇上大家急用时外面敲得咚咚响,里面看书也自觉甚为扫兴,除了赌气续蹲半刻别无他法。 没有途径统计,古往今来先哲文豪是否有茅厕览书之怪癖。不过,本人自打养成怪癖起,阅读量总算有了明显上升,读书时间也远超其它时段,总算解决了以前没时间读书的托词。有时遇上精彩处,虽两腿酸麻,仍旧一看半天舍不得出厕,直急得儿子不客气地猛敲厕门,深怕其父在厕所有所不测。 久则思变。如厕看书时间长了,自然就想着改善一下如厕条件。第一个步骤当然是把灯换得更亮,接下来装上了抽水式马桶,这样坐着悠哉悠哉。对了,马桶旁边还装了个小书架,家里新书多半藏身此地。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空想,又觉得这厕所环境还有好好改善的空间,比如装上空调,外加一个电视,如果能够牵根网线岂不更好。想法刚跑出嘴,立马招致另一半的“精确”打击:到底是把房子建在厕所里,还是把厕所建在房子里呢?自是无言,如木头般呆立。 有次走进一家星级影院,发现如今商业真是无孔不入,连小小的厕所也布满了液晶电视。起初还只觉得相当奢华,为穷人过了把富人瘾而独自兴奋。很快又发现,与其说这是享受,倒不如说是折磨,因为那些电视里播放的内容,全是优秀影片的花絮。所谓花絮者,欲言又止,吊足胃口。忽而猛地生出这样的担心,如果哪位情绪突然高涨,一时脑晕忘情,直奔影院,那可就糗大了。这样倒又想责怪影院的不道德,存心逼人犯错。所幸,除了本人有过这样的怪诞想法之外,暂未发现类似奇闻。 前些年读报撷得这样一则极具智慧的趣闻。国外一家公司推出颇有“文化”味的手纸,大意是讲,在厕纸上印些小故事之类的内容,一则可以保证厕纸的用途不变,二来也可以给如厕者提供适当文化消遣。颇感纳闷的是,自认为这创意不错的产品,不知为什么就没能推而广之,至少,本人可以发展成为忠实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