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正处于最艰难的时刻。这座曾经的“江南煤都”因“塌方式腐败”而陷于焦灼之中。 (人民网 12月23日) 湘赣两省边界的小城萍乡半年来发生了一系列官场“地震”。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8月开始,包括萍乡原市委书记在内,4名厅级以上官员陆续被查,其职务分别涉萍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政协主席等要职。 想来煤都官场坍塌是必然的,很早以前,在百姓心目中,挖煤,是一个赚钱“爆发”的行业,这块如此诱人的蛋糕,没有“苍蝇”想叮,是不可能的。 萍乡的这场“地震”源于去年中央第八巡视组巡视时发现的问题。巡视结束半年以来,江西掀起反腐风暴,而萍乡更是出现一系列的“官场地震”,萍乡市委常委、萍乡市副市长孙家群被纪委带走后,江西省人大副主任、总工会主席陈安众,萍乡市政协主席晏德文、萍乡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张学民,依次被查。与此同时,官场地震扩大到商界,萍乡至少有3位房产开发商涉嫌行贿被采取强制措施,多名房产商被带走调查。 这让笔者想起了四川、湖北等地的官场“地震”, 一年中,四川省政商界陆续有超过李春城、李崇禧、郭永祥等20人被查处,湖北省分别在10日和7日内就连续有两名部级高官和两名厅官落马……反腐工作常态化、官员落马流行化不仅让公众看到了中央根除反腐的决心,也让“紧箍咒”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铁面武松”的打虎威慑力时刻击打着不法之徒的神经。 习近平同志强调,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全党必须警醒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会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所以,如何彻底掀翻“虎蝇”之穴就成了各地纪检部门应思考的首要问题。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莫纪宏长期关注中国反腐动向,他对从1987年到2012年这25年间查处的高官进行过粗略统计,2013年31人相当于过去25年平均数的5.25倍。由此可以看出,自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地方惩治腐败,特别是“打老虎”的效率和力度,都大大超过以往,这让公众由衷地为 “铁面武松”的“打虎技艺”拍手叫好。 从十八大“反腐号角”吹响的那一刻开始,大众就已经可以看到不久的将来,那个风清气正的和谐社会。因为这股正义的力量让每一位国人看到了反腐工作的常态化、逗硬化、制度化。在这个物质横流的社会,单凭道德约束就能完全管好自己的人,实在甚少,特对是于手中有权力的干部,仅凭个人“自觉性”来约束欲望的膨胀,不是每个干部都做得到的,所以,如何健全制度、实行有效监管才是清除腐败“毒瘤”的当务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