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结束了对欧洲两国的访问,回到了北京。在对英国、希腊的访问中,总理先后都发表了演讲,用真诚朴实的语言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 我国的外交政策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奉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开放战略,致力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但是,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中国崛起”、“强国战略”等充斥媒体,西方国家更是不断借以炒作“中国威胁论”这一谬论,将中国予以妖魔化、扭曲化,试图遏制中国发展或在国际舞台上孤立中国。 此次总理访欧的演讲颇为引人瞩目,李总理总理通过事实和数据,用外国听众听得懂、感兴趣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宣示“中国理念”,让全世界都聆听到“中国声音”,助推关注中国的各国民众更好地认知中国。 英国伦敦,李总理在《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的演讲中,用富有思想和智慧的演讲,引经据典,运用大量诗词深刻阐述了中国的发展和治国理念,用一连串与中国有关的“枯燥”数字冷静审视了中国复杂的国情和经济形势。阐述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思路,介绍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战略部署,描绘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光明前景,强调了中国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政策。在英中欢迎晚宴上,总理表示:中英分别作为东西方文化、文明与智慧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优势互补。中英经贸合作不仅互利共赢,还可以联手开拓第三方市场。李总理还巧借晚宴现场的硕大恐龙化石骨架,指出中英发展潜力巨大,合作能量巨大,真诚表达出中国的“世界观”即愿意携手各国,共同建设一个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 希腊雅典,李总理在中希海洋合作论坛上的演讲,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目标的重大关切。他用家喻户晓的典故生动回顾了中希两国的航海史,并多次强调中国与希腊两国的文明联系;也系统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的海洋观,表达出中国走向海洋、和平利用和开发海洋的新理念以及中欧海洋合作的新期许,向世界呈现出中国“共建和平、合作、和谐之海”的大国海洋经略。他也借机在对希腊协助中国撤侨表达真诚的感谢的同时,表明了中国的“义利观”——“义字当头、互利双赢”。 李克强总理的访问,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李总理先后参加了30多次活动,与英国、希腊两国领导人见证了数十份合作协议的签署,用实际行动有力推进了中国与欧洲两国关系的发展、升级。 中国在不断发展,国际社会也越来越需要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面对世人对了解中国的期待,总理在两个重要国际场合的演讲中,用外国听众能够听得懂、记得住、感兴趣的表达方式,形象化地讲述“中国故事”,宣示“中国理念”,传递“中国文明”,引导了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民众听中国好声音,知中国好行动,进而也大大提高了了解、理解、尊重中国的认知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