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名家长自耗巨资创办国学带给我们的传统思考
时间:2012-01-11 23:50
来源:半壁江原创中文网
作者:依恋
点击:次
国学的开蒙礼是“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衣冠不仅仅用来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是让我们忆起先祖那些优良品德的最好载体,所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还有随后的“朱砂开痣”“点亮心志”、“击鼓明智”、“开笔写字”、“食聪明蛋”等环节。
|
1月8日中午,汉中市拜将坛东侧的蒙正学堂内,13名儿童身着汉服,在老师的带领下正衣冠、对着孔子像行礼、朱砂开痣……一切礼仪严格依照古礼,为这些孩子开蒙(指旧时私塾教儿童开始识字或学习)。
方方正正的四合院、仿汉代的古建筑,蒲团、长书桌、悠扬的丝竹音乐,师生们身着汉服,对同窗、访客施以古礼鞠躬。孩子们不仅要学习《弟子规》、《三字经》,还要学习棋琴书画和各种礼仪,甚至茶艺、曲艺和拳剑。
在音乐声中,老师、孩子、家长全体起立,面向先师孔子,集体拜孔——并非简单的鞠躬:礼始,先整理衣冠;抚心,左手搭右手,端于胸前,手心朝内;高揖,双手抬于额前,手心朝下;然后进入行礼阶段:拜,揖深圆,拜恭敬;起,手还原。
也许很多人会说,琴棋书画学了何必吗?礼仪这么复杂何苦呢?但是这其实隐含着的不自觉地修养了人的身心,提高了人的品行。它是一种心的陶冶。是一种人们在今后的为人处事中需要的耐心与细致。
国学的开蒙礼是“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衣冠不仅仅用来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是让我们忆起先祖那些优良品德的最好载体,所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还有随后的“朱砂开痣”“点亮心志”、“击鼓明智”、“开笔写字”、“食聪明蛋”等环节。
有些人难免会说,这样“国学”太传统,是复古,不符合现代化需求,不利于现代化建设,要杜绝,要撅起。但是笔者想问一句,传统真的那么不好?很多人闻风丧胆,跑都来不及。这样的人,往往很追捧美国,美国是个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经历过封建传统的国家,其先进化程度,现代化程度也位居世界榜首,但是美国也曾表示很遗憾没有传统文化的熏陶,是个没有历史,没有过去的国家。美国希望有传统。全世界也掀起了一股“孔子热”,纷纷创办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别的国家这么欣赏我国的传统文化,但是我们却极力排斥,要去学一些现代化的毁灭人类文明的东西。
学国能达到养心养行养志养性的目的。在目前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往往未来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先进技能,但对“心灵”的教育却渐渐淡化。学习国学正好填补了这个空,能够达到“以文养心、以德养行、以史养志、以艺养性”,做到“敏而好学、乐而有礼、仁勇无敌。”
法国著名的波尔多红酒大多应该长期保存,葡萄酒经过酿制后,从橡木桶中装瓶封盖。透过软木塞缓缓地呼吸,继续发生着奇妙的变化,渐渐达到成熟,终而才能散发出迷人的香味。这一过程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成熟。这是法国的传统。他们的传统闻名世界,并且不吝啬地给法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法国没有掘弃他的传统,它的纯工艺过程是不变地延续下来,但唯一改变的是他的名气越来越响。还有LV包,全过程的手工制作,这也是传统,精致,细腻,时尚,深受世界各地的贵妇的青睐。一只LV包的卖出能够创造出多大的利润啊!朝日本这边看,一辆新版的轿车经过制造,销售等程序后,所能剩下的利润又有多少呢!
我们中国不是没有像法国的葡萄酒,LV包这样的“极品”,比如陶瓷,比如茅台,怎么就没有人大大发展这样的商机,狠狠地朝国外捞一笔呢!而非要一心只追寻新时代,发展新时代,追寻新产品呢!
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其经验的丰富程度和精髓定是比我们现在刚出炉的“新文化”老练,成熟,耐用的多!
7名家长自己耗巨资创办国学,正是发掘传统,重拾传统的行径,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并由政府的推崇!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