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书,何时变成了一种伪装方式和怀念

时间:2013-03-21 11:19 来源: 作者:易初莲花 点击:
写在章前: 谨以此篇闲谈,纪念曾走过我生命中的人。那么,又有多少人曾因书,走进你的生命里? 坐在窗前,我随手翻着那些久而未读的书卷。 厚重而繁杂,并未有传说中的书香味。反倒有一种淡淡的陈旧的反腐味。 书,却依然表面光鲜。 整整齐齐,搁置书柜似乎

  写在章前:

  谨以此篇闲谈,纪念曾走过我生命中的人。那么,又有多少人曾因书,走进你的生命里?



  坐在窗前,我随手翻着那些久而未读的书卷。

  厚重而繁杂,并未有传说中的书香味。反倒有一种淡淡的陈旧的反腐味。

  书,却依然表面光鲜。

  整整齐齐,搁置书柜似乎一久。

  书的首页赫然印着:08年购于嘉汇汉唐书城.西安。





  其实,我不爱读书。

  我只是装作很爱读书的样子,想用这种若有若无的感觉来满足空乏的心。

  真的,这不过是一种形式。

  而在这种泛泛的形式下我依然勉强啃完《乱世佳人》《红与黑》《雾都孤儿》四大名著及几十部外国文学。

  后来,为了装做很知性很感性,我开始读路遥、三毛、张小娴等。

  而这种伪装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犹记得为了满足我这颗伪装的心,我曾与贞爷时常徘徊于嘉汇汉唐。

  每个周末,在二楼三楼都可以寻觅到我们的影子。

  书,是靠读的,而非买的。

  在那个资金紧缺的年代,我们只有偷,而这种偷,莫过于对感兴趣的书泛读。

  一天读不完两天,两天不过三天,只是中间我们会记住书的页码和位置。

  很多时候,店员稍将书的位置移动,就要我们兴师动众忙活半天找。

  当然,这是在那个偷得年代我们最不愿看到的。





  即使是用偷得,我的书柜却依然排列着着近百部外国文学。

  我没有足够的银两购置这些闲散的书籍。

  他们却都是一个叫“申”的男子送的,他的音容相貌我一无所知,对他的记忆只有这些书籍。

  这些书都有一个共同点:首页都用印章刻着深蓝色的序号,从一到一百零一。

  书,很老,但不破旧。

  根据出版日期我也曾估摸过他的年代,即使最厚最精致的四大名著亦不过二十来块。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据说是“申”举家搬迁郑州的时候。

  离开的时候他托校门口的饭店老板送我这些书。

  足足装了四个纸箱近百部书籍。

  清晰记得当我分批把这些书搬回家的时候,母亲曾戏谑我的夸张。

  那时,我小小的书柜满了。而那个曾经叫做“申”的男子却走远了。

  日夜,这份假作对书的热爱,在几年间使得我翻遍的整套书籍。

  每每翻书,眼前总会浮现一张笑脸,知性迷人的男子,然后,写满思念。





  时隔多年,闲来无事亦总爱手中捻本书。

  不看、不读却有一种厚实的满足、安全感。

  而那份被伪装知性、很有学问的样子似乎也早已成了真。

  那份空乏的心,也督督被一份思念填满。

  书柜,依然满载。

  书面,依然崭新。

  人与人,素未谋面,始终散落于天涯,杳无音信。











  -----------------------------

  PS:翻出很久以前的文,满满的都是怀念的味道。

  而那种怀念,怀念的只是一种心情和生活的记录。

  犹如爬满掌心的纹。

  是那样突兀。





  ---------------------

  lotus

  2013-3-19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饥饿的女儿:难以安枕的故事

    作者:虹影

    《饥饿的女儿》以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的重庆为背景地。在虹影笔下,它和文艺作品中的“大上海”颇有几分相似:江上…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