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月是故乡明——读季羡林《故乡明月》

时间:2010-07-09 14:22 来源:半壁江 网 作者:丹蒂斯 点击:
六月的一个周末,到首都博物馆看展览,在里边的书店偶遇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故乡明月》。 一直以来,对季老了解不多。只知道他是很著名的学者,是研究梵文和印度文化的专家。至于季老的文章,是从来没有看过的。而眼前的这本散文集,恰好给了我一个机会,让

  六月的一个周末,到首都博物馆看展览,在里边的书店偶遇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集——《故乡明月》。

  一直以来,对季老了解不多。只知道他是很著名的学者,是研究梵文和印度文化的专家。至于季老的文章,是从来没有看过的。而眼前的这本散文集,恰好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了这位年过耄耋的蔼然长者。

  故乡明月,以这四个字作为这本散文集的名字,季老想要表达出的是他心中无尽的思念之情——对故土、故人、异乡以及亲身经历却又早已逝去的那些往事的回顾和追忆。细细品读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充满了老人对自己人生最真实的表达和认知。而我就这样透过这些文字,走进了季老的回忆里。

  散文集分为四卷,卷一的标题即为“故乡明月”,里面所选文章都是季老对自己的童年和故乡的讲述和回忆。正如季老在第一篇《我的童年》中所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从这些文章里,我的确感受到了季老童年时生活的不易。当然,即便生活再艰辛,能够在父母身边长大,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了。但为了在更好的环境中求学,将来能够光大门楣,年仅6岁的季羡林离开了父母和故乡,跟随叔父来到济南,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季老在文章中写道“这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最关键的一个转折点,否则我仍然会在故乡种地。”童年的回忆和对故乡的感情,无论是美好的还是痛苦的,都深深印在了老人的记忆里。

  卷二标题为“梦萦红楼”,季老在这里通过不同的文章回忆了自己在清华、北大求学和教学的生活。这些文章中充满了老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后辈学子殷殷的期望和鼓励。

  卷三标题为“别哥廷根”,哥廷根是季老在德国求学期间生活了十年的地方,被季老称为“我的第二故乡”。作为研究梵文、吐火罗文、巴利文、印度文化等方面的文化大师,季老的这些学业就是在哥廷根大学完成的。从初到异国在求学道路上的迷茫,到最终认准学习的方向;从异国生活的种种艰辛到与导师、房东、家乡同学的深厚情谊。季老的文章,让我了解到了这段异国生活的点滴之处,也无不表达出了他对第二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卷四标题为“译文品书”,其中选取了季老所翻译的一些外国作品节选和为书籍所作的序文等文章。

  季老的散文,没有华丽的词藻和渲染得过于浓艳的语句,只有那些朴实真诚的话语贯穿于每篇文章之中。然而,正是这朴素的文字,使人读后心生感动,掩卷沉思。也正是这些文章让我了解了一代大师的风采与人格魅力。

  与好书相遇,真的是一种美好的缘分。

    顶一下
    (7)
    63.6%
    踩一下
    (4)
    36.4%
    ------分隔线----------------------------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世界上最神奇的心理健康课

      作者:吴伟丽

      《世界上最神奇的心理健康课》力图为大家献上一堂精彩的人生智慧课,滴水藏海,小中见大。有许多人生智慧故事很精彩,…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发送留言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0-03-03 21:03 最后登录:2010-04-08 14:04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