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一阳来复:为最后一个汶川震灾哀悼日而作

时间:2010-01-28 00:18来源:中国思想论坛 作者:吾师卜之夏 点击:
汶川震灾的第三个全国哀悼日,我去给学生讲课。虽然课名是现代西方哲学,但是在起立默哀之后,强忍着泪水,话题还是禁不住谈到了灾难之后的思考。课后,一个学生,也是我的诗人朋友紫光凝说,他在钻研易学,就诚惶诚恐地为国运卜了一卦,占得一个复。他问我

  汶川震灾的第三个全国哀悼日,我去给学生讲课。虽然课名是“现代西方哲学”,但是在起立默哀之后,强忍着泪水,话题还是禁不住谈到了灾难之后的思考。课后,一个学生,也是我的诗人朋友紫光凝说,他在钻研易学,就诚惶诚恐地为国运卜了一卦,占得一个“复”。他问我这是不是学易学“贼”了?这个卦占得有效吗?如何解释这个卦与时下忧难的关系?我颇感惊讶,不过没时间仔细思考,只是觉得一个青年,在国家罹难的时候通过占卦表达他的忧思,无论如何是不能归作易教之失于贼的。

  回家的路上,看着地铁电视上持续不断的救灾场面,突然想起予沉兄为抗震救灾写的帖子,其中有一句话我把它做到了道里书院论坛哀悼版的题头图片上:“一阳来复而万方多难,光明在前却忧患重重。但,仆而复起,愈挫愈奋,这是中华的命运,‘即便充满了无尽的艰辛与悲怆’。”面对切实的救灾行动,予沉兄的这句话与紫光凝占得的“复”卦突然联系到一起,给予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帮我学会如何来看待最近发生的事情,理解他们,学习他们,向着行动,向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高高在上的启蒙主义精英啊,现在是人民在用切实的行动来教 “哲学”思考:面对突发的巨大灾难,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拿什么来应对?当巨大的灾难来临,当神话般的孤立个体不堪一击、无力自救的时候,国家和社会用什么来凝聚人心、组织救援?道德?伦理?意识形态?但这次灾难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后“价值真空”、“物欲膨胀”、“个人主义盛行”方兴未艾的时代,我们可用的人心资源、伦理资源、话语资源似乎早已消耗殆尽。我们拿什么来对付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

  然而,这次事件教育我们看到:人心依然是仁通的,社会依然是在场的,精神依然是坚强的。这是否提示我们:必须重新考察90年代后中国社会道德教育的实际后果、社会风尚的实际情形?这是否意味着:在一个虽然意识形态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隐含地传承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因素,平时隐而不显、流于形式,但在危难时刻却骤然展现出来,迸发出惊人力量?或者,是不是在意识形态化的道德教育之外,在民风民俗中,在家庭教育中,在师生的课外接触中,在网络的自由教育中,仍然保留着许多传统文化的优秀因素,平时日用而不知、习焉而不察,危难之时却突然绽现,如天地之昭彰,如日月之光华?

  在一个不再调动意识形态话语动员的时代,当人民自发地展现这片土地上历史悠久的美好品德的时候,当“个人”无能自救而人民无需精英的启蒙拯救而竟能相救的时候,个别精英仍然不忘冷嘲热讽的“哲学”,但更多的精英失语了:他们在学习,他们在反思。他们在想:先前那种基于社会表层观察的、出于道德优越感的“社会评论”、“文化批评”是否显得过于“学院气”了,过于尖锐而苍白了,缺少了大地的深沉,丧失了哀悼和赞美的能力?

  他们观察到:所有那些“高级的”知识和信仰,无论自由主义、基督教、佛教,还是官方意识形态话语,在这次灾难中似乎都没有成为人们舍身忘死、救死扶伤的主要精神资源,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所体现出来的“恩义”、“帮扶”传统,“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所体现出来的“一体同仁、万民同悲”传统,“地震无情人有情”所体现出来的“人间情义”传统,“全国哀悼日” 所体现出来的“祭礼”、“慎终追远”传统,“是人民养活你们,你们看着办”所体现出来的“民本”、“仁者之兵”传统,“中国人是压不垮的”所体现出来的 “多难兴邦”传统,凡此种种,似乎都在告诉我们:虽然经历过百余年的文化浩劫,虽然经历过五花八门的新潮异说、应接不暇的理论主义、铺天盖地的“现代西方哲学”,但中国人民仍然深深地扎根在他自己的历史文化土壤之中。这个土壤是如此深厚而坚韧,以至于无论当这个民族面临多么巨大的地震,无论地质意义上的地震,还是政治、历史、文化意义上的地震,只要还有这片土壤支撑在脚下,就永远还有搭建帐篷的地方。

  《易》“复”震下坤上,是深深地埋在大地深处的震动之象。震动的原由乃是起因于“剥”尽之后的一阳来复。是的,这个民族的文化确实已经剥尽了,无可再剥了,就像反复余震之后再也不能掉落任何东西的坍然废墟。当曾经的财富在灾难中成为致命的落体,当所有这些落体都已尘埃落定,化为废墟,这个时候如果还剩下什么珍贵的东西,那便是废墟下的余生。抗震救灾就是要从废墟中救出余生:他们虽然被压在重重阴爻之下(那重重阴爻是他们曾经的财富,如今却成为致命的压迫),但他们注定是重新开端的一线生机。作为一阳来复的劫后余生,他们是重建家园的希望。于是,我似乎开始领悟到“复”卦之于这次抗震救灾的启示,那便是去抢救这个文化的劫后余生:他们还被深深地埋困在那由曾经的财富剥落而成的废墟之下,但已经在悄然预备重新的开端。

  写完文章,天已大亮。打开网络,发现有些网站已经渐次恢复彩色。这才意识到,昨天,也就是第三个全国哀悼日,原来是最后一个哀悼日。而新的一天已经开始。


  戊子年四月十八日(2008年5月22日),汶川震后十日,柯如之谨记。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川藏:神秘之路通向神秘的地方

作者:阿来

《川藏》作者在故事发生的地方写这篇东西,就在寺院的客房中间。四周静寂无声。抬眼就可以看见大殿的屋脊上站着永不疲…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回家的路

    一想起回家的路,我总是填满了感动和感激,回想起路上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朵花...

  • 船上的家

    水边流动的风景,在旁观者看来是美丽和煽情的,对船员来说是凄楚和可怕的!他们总梦想...

  • 搬运工小冯师傅

    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北京,就应该理直气壮、充满自信自尊地把自己当成北京人,把北...

  • 念佛

    人生像一场艰难而又快乐的修行,生活是我们坚不可懈的信仰。念佛是生活的一种姿态,也...

  • 温馨点滴

    这种感动与幸福来自人性的善良,来自爱心,来自信任。爱心是生活的心脏,信任是生活的...

  • 第一次远行

    人生也像是一场远行。远行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是孩子,结束的时候我们已经白发苍苍。远行...

热点内容